塑胶跑道规范《中小学合成材料面层运动场地》新的国家标准已经开始实施。禁止使用煤焦油沥青作为场地基础材料;增加了合成材料面层运动场地成品和原料中有害物质限量要求和气味要求及试验方法。
在“新国标”实施前,中小学校塑胶跑道所参照的标准是来自2005年发布实施的《中小学体育器材和场地 第11部分:合成材料面层运动场地》(GB/T 19851.11-2005),这一标准中对跑道的外观和规格、标志线、平整度、厚度、坡度、物理机械性能及对应的检验方法均做了规定,在涉及安全卫生方面,提出“要求符合国家相关标准”。
2016年,因全国各地中小学校爆发出多起“毒跑道”事件,教育部叫停了塑胶跑道的新建和维修,并牵头修订塑胶跑道新国标。《中小学合成材料面层运动场地》(GB 36246-2018)由教育部教育装备研究与发展中心、清华大学、深圳市计量质量检测研究院、武汉体育学院等26个单位共同起草。新国标组织超过100次的专家会议论证,以及全国范围内的实地考察并抽样检验,收集市场上数百家企业产品不计其数的验证实验。
从原料到铺装,新国标加大了各个环节的把控力度
新国标增加了一块非常重要的内容,原料、铺装等各个环节都需要出具型式检验报告,拿到体育场地设施资质后才能进入市场。检验报告有效期只有1年,新国标出台之前,没有严格的准入标准,市场比较混乱,出了问题也无法认定究竟是原材料的问题还是铺装的问题。
新国标中的有害物质增设至18项,并细分为三大类,在旧国标中,共对7项有害物质(其中4项为重金属)做了限量规定,新国标中,这一数字为18项,并细分为有害物质含量、有害物质释放量、气味三大类。
新国标对校园跑道建设中可能产生的18种有害物质的限定做出了规定,并按照家装标准对建成后的跑道挥发性有机物限量做出了限定。如跑道产生的总挥发性有机化合物不得高于5毫克/立方米,甲醛不得高于0.4毫克/立方米,二硫化碳不得高于7毫克/立方米;还增加了气味等级指标要求,确保人工合成面层在实际使用中接近于无气味状态。如气味评定等级为4级时,应进一步原因分析并进行整改,若1个月后气味评定仍不达标,应作更换或拆除处理。嗅辨评定等级为5级时,应做拆除处理。为了广大师生的身体健康,让我们来看一下如何检测出塑胶跑道是否符合标准。
1结构状态
塑胶跑道田径场地面不允许有气泡、裂纹、分层等现象。
2地面平整度标准
塑胶跑道田径场地的任何位置和方向在直线距离4m以内不得出现局部凸凹度超过6mm,或在直线距离 1m以内不得出现局部凸凹度超过3mm的情况,每一台阶的凸凹度不得超过1mm。
3地面厚度标准
塑胶跑道田径跑道完工后,其厚度至少为12mm。任何位置的跑道厚度不得小于 10mm ,厚度在10-10.5mm之间的跑道总面积不得超过田径场总面积的5%。计算上述平均值时,不考虑特殊加厚的重压力区:如撑竿跳、标枪、三级跳远助跑区和跳高起跳区等区域。塑胶跑道田径塑胶的厚度不应计算到地面炉渣的顶部。测量厚度的方法如下:使用 60级,直到磨掉的表面积约占芯部总表面积的50%。然后使用精度为0.01mm的测厚仪、直径为 4mm测量平面的柱塞和0.8-1.0牛顿之间的试验力来测量芯的厚度,测量精度接近0.1mm 。塑胶跑道田径设施用于大型比赛时,用上述方法测量的人工场地任何部位的厚度不得小于10mm。
4垂直变形试验
垂直变形试验使用垂直变形试验机。试验在跑道和辅助跑道包括加厚区进行,温度为10℃-40℃。人工田径场地的竖向变形宜在 0.6~1.88mm之间。
5颜色
塑胶跑道的颜色进行评估时,塑胶的颜色应与说明书中的某一颜色一致。对于多色塑胶跑道,每种颜色应与手册中的相关颜色大致一致。